地方新型智库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机制优化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21年09月09日 湖北新型智库平台 作者:杨君 程珺红 王彦坤

1 引言


地方新型智库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重要力量,是地方党委和政府科学决策的重要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党委政府努力推进新型智库建设,初步形成了党政机关、社科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社会组织相互补充的新型智库体系,新型智库体系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智力支撑作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新型智库高质量建设特别是智库研究成果的高质量产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优化智库资金管理机制,做到所投方向正确、使用行为规范、评估客观科学、奖惩更加公平,力争以资金的高效使用,实现智库成果的高产出,使其在新发展阶段为地方新型智库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2 地方新型智库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机制优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当前,我国正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对地方新型智库提出了高质量建设特别是研究成果高质量产出的新要求,并提出了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机制优化的新要求。与此同时,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现状不适应新型智库高质量建设特别是研究成果高质量产出新要求的问题日益突出,从而导致地方新型智库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机制优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显著。

2.1 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地方新型智库高质量建设的新要求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发展阶段。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发展环境也经历了深刻的变化。“十四五”时期,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要求不断提高,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和条件,但全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会长期突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增强创新能力,稳固农业基础,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补足民生保障短板,加强社会治理等问题,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发展提出了崭新课题。适应时代发展,破解发展难题,迫切需要地方新型智库的高质量建设,从而使智库做到成果产出数量多、质量高,科研资源丰厚,合作交流广泛,研究队伍素质高,能够较好地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更加有力的智力支撑。

2.2 地方新型智库高质量建设对管理机制特别是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机制优化的新要求

推进地方新型智库高质量建设,离不开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新型智库的日常运行、课题资助、专家咨询等,均需要资金的充分投入作为保障。那么资金投入后,用在何处、怎么用、怎么评估用的绩效,这就需要科学合理、严密规范的资金管理机制予以规范。地方新型智库高质量建设对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机制优化的新要求,是指继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特别是经费管理机制要率先优化创新,做到智库资金使用事先选准投向、事中资金使用规范有效、事后绩效评估科学合理和奖惩公平,力争以资金使用高效益实现智库成果的高产出,进而激发智库创造活力,实现地方新型智库高质量建设,为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智力支撑。

2.3 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机制现状不适应新型智库高质量建设乃至地方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

党的十八以来,党和国家为推进新型智库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改革举措,地方智库在管理体制特别是科研经费改革方面的尝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总的来看,新型智库经费管理机制改革还不到位,智库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和管理基本上沿用了行政单位资金管理方式,而智库科研资金的投入机制、科研成果的评价奖励机制、资金绩效的评价机制等符合智库研究规律的经费管理机制尚未健全完善。这主要表现在:智库资金重点投向不够准确,影响高质量智库成果的产出;资金配置结构不够合理,影响智库研究主体的创新活力;相关制度机制不够完善,影响经费使用的预期效益,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战略性、前瞻性和储备性的高质量智库成果还不够多,针对性、建设性和应用性的有价值的政策建议还不够多,转化和纳入党政机关的决策还不够多等。因此,地方智库科研项目经费管理跟不上、不适应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站在全局发展的战略高度,把地方新型智库科研项目经费机制优化作为一项重大任务,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抓紧抓好,既是当务之急,也是长远之计。


3 地方新型智库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机制优化原则与基本构成


3.1 地方新型智库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机制优化原则

地方新型智库经费大多来源于地方财政资金,其管理机制的优化对政策性、规范性和系统性要求高,需要有若干基本原则作为优化的科学理念、价值追求和根本依据。根据时代需要、智库职能任务和运行特点,地方新型智库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机制优化应该坚持如下基本原则,详见图1。

3.1.1 适应需要 智库的终端产品是提供解决重大现实问题的决策研究成果,研究成果最终要适应需要、满足决策需求。地方新型智库肩负着为地方党委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高质量智力支持的重要使命。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紧紧围绕党和政府决策急需的重大课题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和储备性政策研究,提出专业化、建设性和实用性的政策建议,多出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研究成果是地方新型智库开展科研项目研究的首要任务。地方新型智库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机制优化的首要原则,是要确保有限的资金能够最大限度地投入到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重大课题的研究上,做到高质量的有效产出,切实发挥物质保障的支撑作用。

3.1.2 遵循规律 与学术研究和应用型科学研究不同,智库科研项目研究活动有着自己独特的运行规律。其遵循的规律是针对不同类型的资料、不同领域的科学知识、不同主体的实践经验进行交叉融合研究,将不同领域的知识集成起来,将不同领域的专家组织起来,其目的在于找到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对策方案,属于高度交叉融合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的研究,是一个包括收集数据、接受信息、综合研判和形成方案等在内的复杂过程。地方新型智库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机制优化,必须尊重智库研究的客观规律,建立科学合理的经费管理机制,使地方新型智库运行达到研究成果数量多、质量高,资金使用绩效达到最大化。

3.1.3 智力价值 纵观智库的研究过程,智库专家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看到事情的本质,准确把握问题及其生成原因,通过对问题的分析综合,找到应对复杂问题的办法,提出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和操作性的解决方案。从根本上说,智库成果是思想产品,凝结着智库专家的智力劳动价值。地方新型智库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机制优化,就是要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让经费为人的创造性活动服务”,通过改革经费管理制度,以合理资金配比体现智力价值,让智力劳动获得合理回报,更好地发挥收入分配政策的激励导向作用,充分激发智库研究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最大限度的聪明才智产出高水平的智库成果。

3.1.4 绩效优先 智库绩效是智库核心能力的体现,更是智库建设的最终目标。地方新型智库的核心功能是服务地方党政机关科学决策,其政策影响力的大小直接体现新型智库建设质量。地方新型智库科研资金管理机制优化,要把资金使用绩效放在首位,就是看资金投向是不是正确,资金的使用是不是合理,产出的成果是不是有足够的政策影响力。地方新型智库优化科研经费管理机制,必须把资金使用绩效放在优先位置,体现在投向、使用、评价和监督各个环节,作为考核评估的首要标准,通过绩效考核事先预测、事中监管和事后评估来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完善机制,不断提升资金投入产出比,更好地发挥资金对智库建设的物质保障作用。

3.1.5 依法管理 一般来讲,地方智库科研资金主要来自同级财政,资金使用必须依照相关法律法规依法管理。在地方新型智库资金管理机制优化中,须正确处理依法依规管理和制度创新的关系。机制优化须符合法律法规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创新机制要按照法定程序获得批准后方可试行,优化智库科研经费管理机制须用法律准绳去衡量规范。在新的制度试行过程中,须严格按照既定制度执行,不可随意变通逾越。经过一段时间试行后,须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标准监督评估,检验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相关规范。对任何资金使用的违法违规行为要依据法律法规严肃处理,切实保障智库资金的使用情况规范安全,发挥最大的使用绩效,确保智库科研经费管理机制优化平稳渐进地推进。

3.2 地方新型智库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机制基本构成

地方新型智库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机制优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基本构成包括投向机制、使用机制、评价机制和监督机制,详见图2。各个机制各负其责、相互衔接,通过高质量经费供给以激发智库的创新活力,推动智库创新驱动,引领和推动地方新型智库的高质量智建设。

3.2.1 投向机制 建立智库科研项目经费投向机制,才能确保项目研究的选题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高层决策部署落实、人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要立足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变化,以人民需求为导向,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决策部署,聚焦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大战略问题,全力破解和消除发展中遇到的主要矛盾和难点问题。当前,智库研究应着眼于新发展阶段国家重大战略和国家大事的落实落地问题,智库研究项目的资金应重点投入到事关“十四五”时期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课题中,引导智库的研究者总结经验、分析问题、发现规律、探索路径和提出对策,从而提供有力、有效的智库成果。

3.2.2 使用机制 优化地方新型智库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机制,须按照智库研究规律,强化项目经费使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优化科研经费配置结构,改革科研经费使用管理机制。要科学配置与研究活动直接相关的图书资料费、数据采集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专家咨询费、劳务费、印刷费等支出结构。要合理配置智力报偿,智力报偿突出绩效导向可分为过程绩效和达标绩效。其中,过程绩效是对完成一定阶段科研工作的智力补偿,可按完成科研或工作任务进度发放;达标报偿是对达到一定标准的智库科研成果给予的智力补偿,可按年度业绩评估达标情况发放。要设置成果转化推介费用,主要用于智库研究成果的出版、交流、宣传推介过程中发生的费用支出。在科学设置使用项目后,不断健全完善经费的使用管理制度,根据智库研究特点科学设置项目间的使用比例。要科学制定智库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科学合理编制具体开支计划,规范支出范围,明确执行标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3.2.3 评估机制 建立项目经费使用效益评价体系和评估机制,可促进智库成果产出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经费管理制度持续优化。构建评价体系和评估机制,要对智库研究方法科学性、研究内容完整度以及研究观点创新程度进行有效检验,对智库成果的真实性、科学性、有效性进行系统检验。此外,还要检验智库成果转化的经济社会效益,影响决策层次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程度,引导智库研究者把研究成果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产生更大的经济社会影响。通过构建科学的成果评估指标体系,能够进一步激发智库研究人员的创新发展活力,引导他们在研究过程中更加客观严谨,将更多精力放在研究成果的创新实践中,实现智库研究成果“量”与“质”的双提升。

3.2.4 监管机制 随着地方智库经费大幅增长和来源多样化,健全智库经费使用监管机制的问题逐渐显现。若要尽快解决仍然存在的原则化、滞后化等突出问题,应从宏观上健全智库经费使用监管体系,完善内部监管、审计监管、纪检监管等监督方式,构建智库经费使用全过程、规范化和常态化的监管体系,强化对经费使用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管,将经费预算、管理、效益等列入经费使用的监管对象和内容,不断完善对智库资金往来情况进行常态化、规范化监测和评估的办法。健全智库经费使用监管机制要推进智库经费信息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确保智库经费使用的科学合理、公开透明和安全规范。


4 地方新型智库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机制的优化路径


地方智库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机制优化的重要性、基本原则和机制构成明确后,研究探索落地、落实的优化路径,就是迫切需要完成的重大任务。这需要谋划智库科研项目经费投向,把握好智库研究的着力点;制定经费使用办法,做到经费使用规范;构建研究成果评价体系,提升研究成果绩效;加强经费审计监督,保证科研经费使用的安全性,见图3。通过这样的优化路径,能够健全完善科学合理、规范高效、公开透明、监管有力的资金管理机制,推进地方新型智库体制机制创新,提升地方新型智库服务党委政府决策的能力和水平,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效的智力支撑。

4.1 解放思想,破除“见物不见人”的传统观念,确立智力劳动合理取酬的新共识

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地方新型智库提供更多高质量的智库产品。为满足决策需求,地方智库亟需强化创新驱动。智库创新驱动的核心是人才驱动,驱动人才更大程度地发挥创新效能,需有人才激励机制的改革创新。近年来,党中央和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改进加强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增加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等事关科研经费“放管服”改革的政策措施,提出推动形成体现知识价值的收入分配机制,发挥科研资金的激励引导作用。本文在调研总结地方智库科研项目经费传统使用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使用科研项目经费的创新模式,详见表1和表2。因此,优化地方智库经费管理机制,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彻底破除“见物不见人”的传统观念,确立智力劳动合理取酬的新共识,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在地方智库经费管理机制优化中落地见效。

4.1.1 从地方智库长远发展战略高度深刻认识人才智力价值优先的紧迫性 劳动创造价值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智力资源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资源。长期以来,有些地方智库之所以造成智库人才引进难、智库人才大量流失的问题,与传统管理“见物不见人”的思维观念有着密切关系。一方面,智库人才大大地提高了决策服务能力,使智库得到了地方政府前所未有的重视;另一方面,僵化的经费管理模式,“见物不见人”的思想观念,难以客观地体现人才智力价值,压抑了人才创造活力,导致人才智力资源无法被有效开发利用,高质量智库成果难以产生。解放思想首先要从传统的经费管理模式中跳出来,建立以人为本、为了人而发展、依靠人来发展的全新理念,推进智库人才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

4.1.2 深刻认识经费使用的核心是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智库研究是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智库资金使用效益提升最终是科研人员创新能力的提升、高质量科研成果的提升。但是,当前智库科研作为高智力密集型、高知识密集型的劳动价值,在现行经费制度中还没有得到体现,智库的创新活力还没有完全被激发出来,必须建立健全以人为本的智库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机制,在制度上充分体现对知识价值和智力劳动的尊重,形成“既见物又见人”的制度环境,有效激发人才的创新热情,解决困扰智库机构“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全面激发科研生产力。

4.1.3 深刻认识智库研究既有物质成本更有智力成本 智库科研创新活动本质上是人的智力活动,智库科研成果在很大程度上包含了智力成本。只有认可和支付智力成本,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然而,从我国地方智库科研经费实际使用情况来看,智力成本依然没有在研究经费预算中充分体现,没有充分体现智库科研人员的智力投入,存在科研人员激励不足等问题。其中,最核心的问题是智库科研人员的智力成本难以得到充分补偿。应深刻认识智库研究需要物质成本,更需要智力成本;需要硬件投入,更需要智力的软件投入,将智力价值优先的理念和原则全面、准确地体现在智库经费管理的各个环节中,最大限度地激发研究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4.2 遵循智库研究规律进行制度设计、优化资金投向、资金使用、绩效评估等机制体系

智库研究具有独特的研究规律,主要表现在智库研究以理性分析和循证检验为基础,运用多样化的调查方法和数据分析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形势进行长期跟踪,为党政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数据、信息、技术和思想观念等方面的智力支持,已经超越了学术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纯粹科研层次。地方智库资金科学管理机制优化制度设计,需要遵循智库研究规律,从选择投向、调整结构到绩效评价、审计监督,形成完整的制度链条,从资金投入到科研成果产出全程优化管理机制,以资金使用的高效益来实现智库科研成果的高产出。

4.2.1 完善智库科研项目资金投向机制,着力破解国计民生难题 智库资金的重点投向,从根本上引导着智库的研究方向,决定智库成果产出的种类,影响智库成果产出的价值。地方智库资金投向要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体现鲜明的时代特征、问题导向和创新意识,紧紧围绕党和政府中心工作,将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重大课题,以及关系国计民生的紧迫课题研究作为科研资金的重点投向,并体现在日常智库课题立项和研究工作中。地方智库要按照上述重点投向,向党委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请求提出和圈阅选题,向有关专家征集和论证选题,向社会各界征集选题,通过这些方式,选准智库资金投入方向的重点,为智库成果高质量产出奠定基础。

4.2.2 完善智库科研项目资金使用机制,加大智力补偿,激发创新活力 智库项目研究包括社会调查、资料整理、研究思考、成果转化等过程,资金的使用应符合智库研究特点。可尝试将智库科研项目资金的使用分成物耗成本、智力报偿、成果转化推介、精品成果奖励四个不同类别进行使用和管理,促使科研项目资金进一步符合智库研究规律,形成既能充分体现智力价值,又能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科研项目资金使用新机制。根据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类别进行分类管理,其中物耗成本允许课题组根据科研计划灵活使用,主要指图书资料费、数据采集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印刷费等有票据可报销的费用;智力报偿是直接发放给项目组成员的智力劳动成本,以绩效形式发放,分过程绩效和达标绩效,按照科研工作进度发放过程绩效,根据项目完成和达标情况发放达标绩效。项目成果转化推介费主要用于智库研究成果出版、交流、宣传推介,提升智库项目成果的社会影响力;精品成果奖励是给予生产出较高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成果的智库人员奖励,以此鼓励智库研究人员多出高质量智库成果。

4.2.3 完善智库科研项目绩效评估机制,明确科学考核公平奖惩导向 衡量智库科研项目资金投入效果的评价应以智库产品质量作为核心指标,将智库业绩的评估贯穿到资金使用的全过程。通过业绩评价综合考量智库科研项目资金使用成效,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完善机制,稳步提升资金投入产出比,更好发挥资金对智库建设的物质保障作用。要科学构建智库业绩评价体系,坚持质量创新和实际贡献的目标导向,采用同行评价、社会评价、服务对象评价相结合的弹性指标体系,综合考量智库业绩的社会价值和学术贡献。要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适时围绕落实地方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委托任务设立科研专项,单列预算,明确结项成果标准和要求,动态跟踪成果转化效果,采取奖罚措施,重奖学术含量高、社会效益大的智库项目,惩罚未达到结项标准的项目。同时,尝试制定科研岗位智力报偿分配标准,结合项目绩效评估结果进行分配,促使智力劳动得到合理报偿,形成智库资金激发科研活力的良性循环。

4.3 探索试行项目经费“包干制”,创新科研项目资源配置方式

新型智库在研究解决地方经济社会重大问题、制定公共政策等方面的参与度日益增强,其产品具有较强的科学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属于思想理念的创新范畴。智库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是赋予科研人员人、财、物自主支配权的经费管理机制,是有效激发智库生产力的资金配置方法。开展项目经费使用“包干制”试点,可弥补智库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管理不能充分体现智力劳动贡献的制度缺失,赋予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更大的人、财、物的支配权,从而进一步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创造活力。

4.3.1 更加尊重科研人员和体现知识价值 试行科研项目“包干制”,项目负责人可自主调整实施方案和项目组成员。项目经费取消预算编制,经费支出不设定科目和比例限制,与项目研发活动直接相关的支出合理据实开支。同时,项目经费不再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包干制”对科研经费彻底“松绑”,使科研任务与经费直接挂钩,技术责任和经济责任更加明确,能解决传统经费管理制度中科研经费要严格按照预算使用、科研人员做科研要先学会做预算、报账要学会财务知识与精通财务业务的困难,从而使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科研效率大大提升,科研生产力得到最大程度地解放。

4.3.2 项目验收和绩效评价体现科研诚信 试行科研项目“包干制”的智库课题管理,绝不是“一包了之”,而是要坚持更为严格的立项、管理、评估和结项的程序和要求。课题立项可采取评审制或招标制,双方签订正式协议书,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要特别规定项目研究的目标任务、完成期限、经费数量与支付方式,作为双方履行合同的基本依据。立项后,双方严格执行协议书,较好地履行各自的权利和义务;项目完成后,要有公平规范的程序进行结项评估,按照约定履行权利和义务。在这个过程中,诚信是实施“包干制”试点的前提和底线,双方必须签署承诺书,保证履行规定的权利和义务。项目专项经费纳入项目依托单位财务进行统一管理,实行单独核算。依托单位应对项目经费支出情况进行认真审核,并内部公开项目经费决算表,接受科研人员的监督。

4.3.3 完善内部风险防控机制 试行科研项目“包干制”,项目依托单位和项目负责人是经费管理和使用的责任主体,应当在执行国家相关财经政策和财务制度的前提下,建立并完善内部风险防控机制,规范项目“包干”经费的使用流程,采取有效的风险防控措施,对经费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对于违规、截留、挪用、侵占使用项目“包干”经费以及弄虚作假等行为,计入科研诚信档案,形成失信不良记录,情节严重的依据法律法规追究项目依托单位和项目负责人的责任。

4.4 健全科研项目经费监管机制,提升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绩效

创新智库科研项目经费使用方式离不开对资金使用的有效监管。应优化资金监管机制,尝试建立职责清晰、科学规范、公开透明的新型智库科研项目经费监督机制。应明确科研项目资金投入、使用、评价各流程的管理监督,形成决策投向、使用管理、绩效评价相对独立、互相监督的运行机制,加强资金监管和财务审计,坚持预算和经费信息公开公示,加大对资金使用违规行为的问责查处力度,提升资金使用效益。

4.4.1 加强科研项目资金投入方向监督管理,确保资金有效配置 地方智库的主要职责是为地方党委和政府决策服务,要对其是否围绕地方发展规划、发展战略和中心工作,谋划科研项目,制定正确的课题申报指南进行监督。要对项目申报评审和委托评审进行监督。其中,对于申报评审的,要对申报资格、评审过程监督管理,对评审专家专业知识水平、实践经验、良好的资信等标准开展审查,保证评审的客观、公正;对于委托评审的,应充分尊重专家意见,以专家综合评审结果为委托立项依据,重大、重点项目由集体研究确定,切实增强项目立项以及资金安排的科学性、公开性和廉洁性。

4.4.2 加强科研项目资金使用监督管理,确保资金合理使用 要建立健全科研项目资金管理办法,明确项目资金管理的相关责任,明确项目承担单位法人、主管领导、项目负责人的相关责任。要进一步完善项目资金的使用范围和经费支出权限,项目主持人在规定的使用额度内,要严格执行项目管理的相关责任,经费支出应具备完整的佐证材料,符合科研活动或事项的要求。对于大额资金使用,相关项目承担单位法人、主管领导要严格执行审批程序,并规定其承担相关连带责任。要建立健全内控机制和监督检查机制,严格防止违规使用科研项目资金。同时,还要健全经费使用公示制度,对项目资金预算与决算情况、资金使用调整情况进行公示,保证科研项目经费使用规范高效、公开透明。

4.4.3 加强科研项目验收考核监督管理,确保绩效真实准确 绩效评价结果是项目承担单位今后申请项目经费的重要依据,也是评价项目质量、资金使用效益的关键环节。在这个监督环节,首先,要检查智库机构是否建立健全了科研项目绩效评价机制,评价指标体系是否健全,是否科学合理,是否对项目资金使用效果、产生的价值设置了可量化、可操作的阶段性目标与总目标;其次,要检查项目是否按照科学有效的程序进行验收,验收评价是否真实可靠;最后,还要检查智库机构是否实事求是地做出了绩效评价,并配合财政部门开展绩效自评以及重点评价等工作。


5 结语


优化智库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机制,提升资金使用效益,已成为地方新型智库在新发展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项。本文创新性地提出了地方新型智库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机制的优化原则和基本构成,探索了地方新型智库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机制的优化路径,以期通过破除“见物不见人”的传统观念,确立智力劳动合理取酬的新共识,建立遵循智库研究规律优化资金投向、资金使用、绩效评估的新机制,尝试执行项目经费“包干制”等新的科研资源配置方式,强化科研项目经费监管机制,从而实现智库科研项目资金效益最大化,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然而,本文提出的优化路径比较偏重于理论性研究,在如何转化成具有可执行可操作的对策措施、切实发挥智库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在激发科研活力中的重要作用、提升智库研究质量、增强应用价值等方面,仍需继续深化研究。


作者分别系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科研组织处副处长,助理研究员;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原二级巡视员;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党风廉政建设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研究员

责任编辑:胡梁
来源:《智库理论与实践》

关注微信公众号

关注今日头条号
  • 地址: 武汉市武昌区公正路9号湖北省电视大楼 邮编:430071
  • 联系电话:027-87329652 电子邮箱:JCYXX_TG@QQ.COM
  • 版权所有:湖北省广播电视局武汉决策信息研究开发中心
  • 鄂公网安备42010602003165号
  • 鄂ICP备14020307号-3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