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注重新型智库建设 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1年04月29日 湖北新型智库平台 作者:邓钢 李海新

4月14日下午,湖北省社科院举办了以"建设新型智库,服务湖北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专家代表座谈会。


来自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10多位专家代表分别从加强智库建设,智库建设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和难点、堵点等,提出了许多操作性强的合理化建议。


据了解,自2016年6月起,在湖北省委宣传部的主导下,依托在武汉市高校、党校和社科院,相继成立11家新型智库。11家新型智库与省委政研室、省政府研究室一起为省委省政府的科学决策、依法决策和湖北的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和智力支持。11家新型智库成立5年来,在出思想、出成果、出人才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是智库综合实力显著增强。11家智库自成立以来,瞄准自身定位,整合优势和特色资源,发挥人才和智力优势,展开前瞻性、针对性和储备性政策研究,科学精准服务省委省政府的决策,推动了国家重大战略在湖北的实施,智库影响力、社会服务能力、核心竞争力等大幅提升。


二是成功推出一大批高质量研究成果。2019年,11家智库出版学术专著、皮书和连续性研究报告共计102本,CSSCI来源期刊675篇,国家级课题立项160项,省部级课题立项共计228项。


三是在智库交流平台方面,成立湖北智库联盟,出台《湖北智库联盟章程》,主办长江高端智库对话、中国文化发展论坛、全球治理东湖论坛、珞珈国是论坛、高校思想理论"东湖论坛"等13家国内外知名高端学术论坛;在智库成果转化平台方面,《智库成果要报》成为智库成果报送的主渠道和主平台,各智库也纷纷发挥自身优势,拓展了如《决策咨询快报》《咨政建言》《国家治理参考》《华大智库专刊》等51条成果转化平台和渠道。在智库宣传平台建设方面,搭建了"湖北智库网""湖北新型智库平台""中华文化发展智库平台"等,展示咨询建议成果。


四是建立了以财政资金为主的多渠道经费筹措机制。省委宣传部每年从宣传文化事业经费中安排500万元经费,投入到智库建设和政策研究。


五是创立了多种智库成果品牌。智库精心打造的《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指数报告》《中国中部地区发展报告》《中国绿色GDP绩效评估报告》《中国文化发展报告》等蓝皮书系列已成为相关领域的品牌产品,这些系列蓝皮书已成为社会各界乃至普通百姓了解我国中部地区、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晴雨表"。


湖北省社科院党组副书记院长刘光远到会并讲话。他说:"加强智库建设的当务之急,是提升智库的专业化水平,实现从注重数量向注重质量转变,走智库内涵式发展道路。各智库要凝练研究方向,聚集研究力量,持续跟踪研究,形成有自身特色和优势的专业化研究领域;要持续推出系列的、兼具原创性和影响力的高质量研究报告和咨询建议,彰显智库成果的专业性;综合运用现代社会科学前沿方法和研究技术,结合采用传统研究方式方法,凸显研究方法的专业性;通过健全完善人才引进、教育培训、"旋转门"、创新激励等措施和机制, 形成专业化的智库研究人才和队伍。"


刘光远说:"加强智库平台的多元化建设,就是要搭建智库和党政部门的对接平台,增强供需双方的有效互动,使智库成果更有针对性、更加务实管用,更好发挥智库"智囊团"的功能和作用;搭建智库间的交流协作平台,增强智库间的沟通和交流,实现思想交流和成果共享,克服重复研究和资源浪费。搭建智库与媒体的合作平台,通过智媒结盟、共办论坛、联合成果发布、开设智库专栏和智库访谈节目等方式,增强智库的曝光度、活跃度和知晓度,增强智库思想和观点的传播力。


针对与会专家们共同关注的加强智库考评的科学化建设问题。刘光远从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一方面要建构以创新、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成果评价机制。破除"唯批示论",建构一套以用户评价、社会评价为主,增加"代表性成果"评价权重,能够激励引导智库人员专注中长期战略研究的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另一方面,转变"唯学历论"观念,建构以研究能力及在项目成果中的实际贡献为标准的智库人才评价机制。


会上还通报了《湖北新型智库发展报告(2020)》的出版编辑情况。

责任编辑:胡梁
来源: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关注微信公众号

关注今日头条号
  • 地址: 武汉市武昌区公正路9号湖北省电视大楼 邮编:430071
  • 联系电话:027-87329652 电子邮箱:JCYXX_TG@QQ.COM
  • 版权所有:湖北省广播电视局武汉决策信息研究开发中心
  • 鄂公网安备42010602003165号
  • 鄂ICP备14020307号-3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