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智库化转型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发布时间:2021年04月26日 湖北新型智库平台 作者:王琳

1 前言


从十四五规划及2035年远景目标的制定来看,“经济发展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互相促进的新格局”“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软实力”,为新闻出版行业指明了发展方向。笔者认为国家经济实力与国家软实力是相辅相成的,随着国家经济不断增强、年轻一代爱国心不断提升,全面繁荣新闻出版指日可待。随着中宣部新闻局和国家新闻出版署不断对学术期刊进行规范、整顿,学术期刊质量明显上水平、上台阶,影响因子普遍水涨船高。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一个问题,国内经济体量决定相关经济研究课题的数量,尤其是以智库期刊为代表的,可以为相关行业提供很多有指导性和引领性的建议。随着学术文章不断增多,国际学术期刊已经不能满足国内的需求,大量适合国内学术期刊发表的文章也能满足学界学者的需要,相较于英文期刊索引较为不便,中文期刊更加具有便利性,将直接推动国内学术期刊的发展,尤其是为智库期刊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和机遇。

如今,在行业类转学术型期刊、中国科学院主管的学术期刊以及其他类别学术期刊中,越来越多的不再追求“大而全”,而主动向“小而精”的智库化转型,但是转型中如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智库”,这个难题还是普遍存在的。智库的要义就在于提供充足的思想智慧,提炼归纳那些相对比较纷乱复杂的资料与数据,确保所提出的具体思路可供现实参考,从而能够为决策行为的有效性提供充足的保障,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智库的根本作用、存在意义。


2 期刊智库化转型存在的问题


期刊智库化转型主要是从“知识库”或“信息库”逐渐转变为“思想库”,而纯粹的“知识库”或“信息库”期刊并非完全属于智库性质。评判一个智库化期刊水平高低的关键就在于该期刊所提供的观点、论点或具体策略对解决实际问题是否有帮助,能否对风险、未来趋势进行科学的预测并制定相应的解决路径。目前,我国期刊智库化转型存在的问题有很多,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2.1期刊资金问题

新媒体、数字化传播等新兴行业严重地冲击了传统纸媒期刊行业,有实力的行业类期刊已转型为数字期刊,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并不断地完善自己,跟上时代潮流;没有实力的行业类期刊只能被迫转型为学术期刊,勉强维持生计。在此背景下,学术期刊如何成功转型为智库期刊,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得到资金支持。由于学报、科研机构学刊等有经费资助,相较而言没有较大的生存压力,而传统意义上的行业类期刊以及学术类期刊,除了行政上隶属于各部委、政府机构或者行业协会主管或者代管,财政上没有任何补贴或者扶持,仅靠微薄学术文章版面费苦苦支持,生存甚是艰难,更别提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组建专家审稿团队,举办有影响力的学术会议等一系列需要资金支持的工作,纵使有心往智库方向转型,也不具备条件。

2.2体制转型问题

我国期刊运营属于审批制,党管媒体舆论,从事相关的工作需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具备一定的特殊性。因此,由于历史原因,传统意义上的行业类期刊以及学术类期刊基本上都属于事业单位和事业编制,只有少数部分进行了转企改制。事业单位因为国有资产的特殊性,致使无法引进社会资金支持期刊的发展以及进行市场化运作,又因为参照公务员工资体系标准采用限薪制度,对于引进人才、留住人才有很大的局限性,人才流动性极差,人员配置不合理,管理岗位人员多,不但占编制而且多为领导关系;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低,编制外多,从业者竞争压力小,无法形成良性竞争和循环发展。

2.3人才培养及作者团队问题

学术期刊编辑不仅需要出版专业性技能,也需要学科性专业技能,属于复合型人才。而现实中要么编辑专业偏强,学科性专业偏弱;要么学科性专业偏强,编辑专业偏弱,很难达到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尽管学者型编辑也大有人在,但是在整体上依然无法满足智库层次的要求,难以提供那些真正有价值的思想智慧,这背后往往需要高超的数据分析能力、充足的专业知识作支撑。若期刊采用策划好选题后再对专家进行采访的操作方式,则并非智库性质而依然是行业期刊性质,因此,那些智库化转型下的期刊一般会联合专业性、综合性相组合的方式,对于科研院所、知名大学之间的合作十分重视。通过观察合作单位与专家组成员可知,尽管审稿专家资源和作者资源看似十分强大,但是事实情况恰恰相反。这种合作方式看似是强强联合,但却有名无实,往往只是走过场,难以形成常态,诸如开个发布会、挂个牌等,那些有顶级智慧的专家学者一般并不是智库成果的真正提供者。国际上类似于兰德公司、布鲁金斯学会等那些思想智慧含量高的智库,一般所具有的人力资源队伍质量水平比较高,其中《经济学人》的传媒智库,其研究团队组成包括130多名经济学家、650多名分析师和财经类编辑,这些专家、资深分析师多亲力亲为,而这也是我国期刊智库化的薄弱环节。

2.4期刊学术质量问题

在智库化转型的过程中,我国许多刊物都办得很好,但是相比较于国外的一些智库期刊,在思想智慧含金量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一些期刊内容的选题理念与智库要求不符,陈述性专业知识内容较多,创新性思维、创造性概念与理念较少,多数看法观点重复且大众化,多存在主观上的长篇大论,缺乏客观因素的限制和制衡,其结论可操作性不强或思想性不深。另外,数据问题、数据运用偏向在智库成果中普遍存在,许多智库类文本表面上似乎有大量精确性数据作支撑,但是数据本身缺乏精确性、客观性、全面性,以此在推理思辨过程中很难得到正确结论,且大量数据下的文本一般能够体现思辨分析中的懒惰性,造成观点内容同质化、分析浅表化的情况普遍存在,还会在数据分析过程中形成一定依赖性,导致不能进行深入的分析就得出大量数据分析与长篇内容,只能是严重的堆砌图表。而在选题分析切入角和分析过程中,侧重于揣摩购买方、外在环境对于思想智慧的心理需求,由此所提供的智库成果往往不具备较高的智慧含量。此外,智库文章一般会固定搭配格式进行写作,即现状、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等,此套路下提供的分析和结论会相对比较平庸、缺乏可操作性,都是泛泛而谈,很难有效地解决现实问题,所提供的思想智慧或策略往往并不具备很高的价值。


3 期刊智库化转型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3.1通过主管部门资金支持、举办学术会议、杂志社机构改革等方式解决资金问题

首先,能否获得主管部门的资金支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期刊学术方向的定位是否高度专业化,是否有助于该主管部门业务发展,是否有助于提升该主管部门的影响力。如主管部门是物流行业的协会,那期刊的智库化能为该行业提供专业性指导方向,能为行业中存在的问题提供有效性的解决思路,那么就很容易获得主管部门的资金支持。其次,借助主管部门的业务进行拓展并举办相关的学术性会议。通过期刊智库专家学者的影响力,结合主管部门的相关业务,举办专业的学术性会议,如笔者所在的杂志社,经过多年的智库化转型,目前已经是主管协会的会刊,除了每年参加主管协会的年会外,还能自己主办承办相关的学术会议,可为主管协会的相关会员企业提供学术性、理论性、政策性的指导和帮助,既提升了主管协会、杂志社的品牌知名度,还解决了资金短缺问题,一举两得。最后,通过杂志社机构改革,合理调整杂志社人员配置的比例,削减臃肿部门人员,打破大锅饭只进不出的惯例,以期刊未来良性发展为目标,刮骨疗伤、降本增效才能真正意义上地实现智库化的进程。

3.2根据期刊自身情况加快体制转型

并不是所有的期刊智库化都适合体制转型,针对没有政策、资金扶持的杂志社,转企改制是一个比较符合现实的选择。转企改制可以引进社会上的资金发展期刊智库化,走市场经济的路线,成败由市场竞争决定。同时,资金上的充裕,可以引进更多的复合型人才、专业型人才,加快人才的流动。人才流动会间接地获得一些思想和思路上的碰撞,对于杂志社发展本身是非常有益的。

3.3强化人才培养及作者团队建设的意识

强化人才培养方面,以美国智库核心竞争力为例,其关键就在于所具有的智力资本十分强大,通常会涉及许多要素,诸如人才资本、制度资本、传播资本等。而我国期刊在智库化转型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在于人力资本匮乏,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综合考虑上述各个因素,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随着期刊向着智库化转型,传统期刊人才素质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期刊智库化的发展需求。因此,在期刊智库化的转化过程中必须对期刊团队建设进行不断优化、升级,确保复合型、专家型人才智库的建立,为期刊智库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

培养作者团队建设方面,期刊智库化必须从源头上做起,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地、公平地严格按照专业水平与研究态度来筛选智库专家学者,而并非在于头衔职位。因为大部分的专家学者因精力有限,文章署名基本上是挂名,内容实为助手或者学生所写,其思想深度和宽度远远达不到智库层面的学术要求。尽管意识到这一点相对比较容易,但是实际操作起来比较困难,需要全面掌握智库专家学者所处的环境因素和文化习惯,获得相关信息反馈后并及时跟进智库文章的进展情况才能确定。期刊智库为提高发展质量,就必须妥善解决这一核心问题。

3.4提升期刊内容“智”量

智库所针对的内容往往是那些重大的、复杂的且极具风险性和不确定性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可采用两点有效对策:第一,结合研究问题本身的性质与功用性质区别对待智库内容、时限,保证所建立的评估监督机制极具科学性、严谨性。第二,想方设法地改变这一方面的科研环境问题,制定公平、公正、平等的人才衡量水平,选定的专家必须亲力亲为,积极地开展沉浸式研究。

当前,制约我国期刊智库成果化的重要因素就在于数据不具备准确性、不能全面客观地收集数据,而数据的三大顽疾就在于数据缺乏准确性、收集难、核实真实性难。一些研究论著对有水分但出处正规的数据依旧照搬,研究看似有理有据但是结论缺乏准确性。为此,在建设期刊智库化的过程中有必要全面、准确、客观地收集数据信息,并认真甄别、验证数据。尽力准确地开展数据收集调查工作,在严格学术规范上做好抽样工作,从多个渠道选择数据并保证数据的全面性、客观性,在分析过程中不能利用单一渠道、单一信源的数据信息。


4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期刊智库化是知识、传媒、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上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以更好地服务于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福祉、解决社会问题等为宗旨的,在转型过程中难免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任何问题的发生本质上就是存在着矛盾,抓住主要矛盾经过全面、深入且细致的分析,必将得出相应的解决路径,不断推动我国期刊全面智库化转型的发展。


作者单位:中国市场杂志社

责任编辑:胡梁
来源:《中国市场》

关注微信公众号

关注今日头条号
  • 地址: 武汉市武昌区公正路9号湖北省电视大楼 邮编:430071
  • 联系电话:027-87329652 电子邮箱:JCYXX_TG@QQ.COM
  • 版权所有:湖北省广播电视局武汉决策信息研究开发中心
  • 鄂公网安备42010602003165号
  • 鄂ICP备14020307号-3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