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MI理论的生态文明智库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21年04月15日 湖北新型智库平台 作者:杨发庭 宋洋

引 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这彰显了生态文明建设在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重要性。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经济、科技、法律、社会治理、人文环境等多个方面,需要不断制定新的治理政策,推动体制机制创新,用科学的方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发挥生态文明智库在咨政建言、理论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作用。生态文明智库的建设和发展,有利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智库逐步发展,但在人才培养、组织管理、决策产出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提高。构建科学权威的评价体系对推动生态文明智库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一是评价体系在生态文明智库建设方面具有“指挥棒效应”,科学权威的指标体系能够帮助生态文明智库找准短板和问题、明确发展重点;二是评价体系有助于生态文明智库主管部门通过适当的考核机制促进智库之间的良性竞争;三是构建评价体系需要加强对生态文明智库的研究,促进了相关理论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智库建设。因此,通过深入的理论分析,并结合智库发展现状,构建生态文明智库的评价指标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智库评价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智库评价是智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有较多文献对智库评价及其指标体系构建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主要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1. 聚焦指标体系构建

通过指标体系的构建,对智库进行评价研究。吴田基于中国智库综合评价AMI指标体系对社会智库进行评价研究,在研究的专业性、智库品牌自主性、影响力的广泛性等三个方面做了系统性分析,总结了社会智库的建设经验,并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栾瑞英和初景利比较研究了四种国内外智库评价指标体系,概括相应的优势和不足,总结了相应指标体系的理论逻辑,并在此基础上对智库影响力评价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在智库评价体系构建中,需要针对不同类型智库的运行特点有针对性的设计相应的指标。卢小宾和黎炜祎分析了智库评价体系构建的难点,并从评价体系构建的角度总结了中国智库评价研究现状,提出了政府、协会、智库和第三方机构同时参与的智库评价模型,基于该模型提出了构建中国智库评价体系的新思路。张旭从评价理论的演进角度提出智库评价的具体功能,并通过比较研究对数十个有影响的智库评价项目进行分析,发现中国的智库评价研究具有工具创新和价值回归的特点,并指出要防止智库评价被商业利益影响,利用科学公正的评价促进智库健康发展。

2. 聚焦智库比较

研究通过对国内外智库评价研究进行比较,结合中国智库发展特点,做出相应的评价分析。雷佳丽和郑军卫对国内外常见智库评价方法做了深入调研,总结了相应的智库评价流程,用对比的方法分析国内外智库评价在流程不同阶段具有的特点,研究发现,国内智库评价的一般流程为确定评价客体、设定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构建指标体系、得出评价结果,而国外智库评价在流程方面也有相似之处,但也有其特点,通过对比分析,归纳了国内外智库评价的共性和特性,指出国内智库评价的优势和不足。卢小宾和黎炜祎借鉴了西方发达国家智库研究的理论基础,根据不同类型智库的特点,对国内外主要智库评价模式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概括出市场主导模式、政府主导模式和第三方模式,并对不同模式的特点进行了比较,为中国智库评价工作提出了政策建议。谭玉等人研究了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的智库评价工作,在主导模式、评价主客体、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比较研究,研究结论表明,智库评价存在一些不完善之处,但各国智库评价已经形成特色鲜明、较为完整的评价体系,相比较而言,中国的智库评价在内容上还比较单一,评价指标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3. 聚焦智库基础理论

对智库的一些重要概念进行分析,为智库的评价研究构建理论基础。孟令雪和过仕明根据信息传播理论对智库产品的微博传播影响力进行研究,从微博、用户信息、产品质量、传播效果等四个方面构建智库产品微博传播影响力评价体系,并基于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赋予权重,经过实证分析对相应指标体系进行了验证,显示了评价指标体系的学术价值。岳洪江通过对国内智库评价体系的比较研究,构建了具有5个维度的区域智库评价体系,利用熵权-TOPSIS模型,进行了区域智库影响力评价,研究发现智库影响力与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东部沿海地区智库影响力较强,而西部地区相对较弱,不同省份在5个维度上的排名变化各异,不同地区间智库影响力差异很大。

4. 聚焦专业性智库建设

针对专业性智库进行针对性研究,探索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建设路径。郭瑞基于知识管理理论,建立了针对高校智库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72个有效样本进行因子分析,完成了指标体系的修正和赋权,量化分析发现,高校智库在实体建设、社会影响力、政府影响力、学术影响力在高校智库评价中具有关键作用。陈国营等人从咨政建言、理论创新、人才培养、舆论引导、社会服务、公共外交等功能对大学智库进行研究,并从组织建设、专家队伍、人才培养、活动、成果、声誉和物质支撑等多个维度评价大学智库,构建了大学智库综合评价框架,以“组织机构、专家队伍、人才培养、理论成果、资政成果、学术交流、社会声誉、支撑体系”作为主要的评价维度,全面评价智库的综合实力和社会声誉。许佳等人对国防科技智库评价进行研究,借鉴了全球智库评价体系,并结合中国智库发展现实,构建以基础研究能力、投入产出能力、专业研究能力、智库影响能力等四个方面为主要维度的国防科技智库评价体系,研究还认为建立全面、客观的国防科技智库评价体系能够促进智库建设,提升智库影响力。

通过对智库评价相关研究的回顾和梳理,可以发现,生态文明智库的评价研究还较薄弱,但是已有文献为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重要借鉴。在智库评价的理论方面,当前智库评价研究的主要方法是通过构建指标体系全面系统的进行评价分析,在构建指标体系的过程中,通常需要有较为坚实的智库理论作为支撑,而在智库评价的实践方面,研究逐渐深入细化到具体类型的智库,根据智库研究领域,有针对性地评价研究。因此,选取恰当的智库评价理论,同时结合生态文明相关研究的特性,构成了对生态文明智库进行评价研究的主要逻辑基础。


二、分析框架:基于AMI理论的生态文明智库评价


在智库评价理论研究中,荆林波提出的AMI理论及评价方法具有一定的学术影响力,为生态文明智库的评价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AMI智库评价理论从智库吸引力、智库管理力、智库影响力三个方面对智库进行综合评价,该理论视角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智库分析方法,形成了比较完备的逻辑体系。与已有的智库研究相比,AMI理论具有更强的系统性,能够较为全面地分析智库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并对智库建设产生积极的指引作用。并且,与国际上智库评价研究方法相比,AMI理论从较高的抽象层次深入分析了智库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内容,增强了理论的适用性和针对性。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基本特征就是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人们对美好的生态环境有着强烈的需求,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有着深深的期待。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智库数量逐年增多,智库成果质量不断提高,咨政建言能力持续增强。比如,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智库、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清华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南开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等。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生态文明智库的智力支撑,做好生态文明智库评价需要明确生态文明智库评价核心要素和指标体系。

1. 基于AMI理论的智库分析框架

根据AMI理论,吸引力(Attractive Power)、管理力(Management Power)和影响力(Impact Power)是构成对智库评价的三个核心要素。智库吸引力与外部环境关系密切,良好的外部环境有助于智库获取更多资源;管理力是指组织智库资源、促进智库发展的能力;影响力是智库效能的一种直接体现,是吸引力和管理力综合作用的结果。同时,以上三个核心要素之间存在有机联系,吸引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智库的资源获取,管理力影响智库资源的组织效率,即智库资源在管理力的作用下实现决策研究成果,而影响力直接体现了智库的产出绩效,并且更重要的是,影响力又能够对智库吸引力发生作用,智库影响力越大,则吸引力越显著,越有利于智库获得更多发展所需的各类资源。这样,从智库吸引力到智库管理力,再到智库影响力,最后又回到智库吸引力,形成了一个动态的闭环,经过这个闭环,智力资源得以发挥决策价值,形成智库的实际功效,并且在这个动态过程中,智库的三大评价要素也发展变化。总之,从逻辑结构上看,AMI理论构建起智库运行动态模型,概括了智库发展的核心要素及其相互作用关系,基于这一模型可实现对智库的综合评价。图1展示了模型的基本框架。

图1.png

AMI理论框架从吸引力、管理力和影响力三个方面明确了对智库做出综合评价的核心要素。荆林波基于AMI理论框架,设计了全球智库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主要具有四个特点。[14]一是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指标体系设计,突破了传统方法中只强调单一评价方式的局限,这也是AMI评价指标体系的一个显著特点。二是评价指标体系反映了智库运行过程,从吸引力到管理力,再到影响力,基于智库资源的流转实现了对智库运行全过程的分析,形象地看(图1),吸引力与外界资源获取直接关联,它如同一个漏斗,将智库资源吸收到智库内部,管理力则进一步完成对智库资源的转化利用,根据对策研究的需求,将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政策建议,提供咨询服务,因此管理力好像一个孵化器,对智库资源进行转化利用,影响力体现了智库在对外传播、政策影响等方面的作用,如同一个喇叭发出智库的声音,产生学术、政策影响,以上三种力相互关联,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发挥对智库建设的积极作用。三是指标丰富、覆范围广,吸引力包括了声誉吸引力、人员吸引力、产品(或成果)吸引力、资金吸引力;管理力根据7S理论包括战略(strategy)、组织(structure)、系统(system)、人员(staff)、风格(style)、价值观(shared value)、技术(skills);影响力包括政策影响力、学术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和国际影响力。四是积极发挥领域专家的作用,借鉴第三方评估的研究思路,评价体系同时利用专家评议和和第三方评估两种机制,领域专家意见所占权重为40%,第三方评估的权重为10%,这充分体现了同行评议在AMI评价指标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2. 生态文明智库吸引力与智库资源

从AMI理论的视角看,生态文明智库吸引力是指有助于为生态文明智库带来资源的条件或环境,因此,吸引力直接与生态文明智库资源相关联,这构成了智库发展的基础条件。从资源投入产出的角度看,智库是将智力要素转化为智力产出并用于指导实践的组织或机构,因此与生态文明对策研究所需的智力要素直接相关的资源就成为生态文明智库资源。具体而言,生态文明智库首先需要专业的科研人员,利用丰富的专业技能和知识,这些研究人员对现实世界进行观察和分析,提出有价值的研究问题,并对问题进行系统而深入的专业研究,从而提出科学可行的解决方案。因此,对于生态文明智库来说,智力要素实际上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专业科研人员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二是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观察而积累的数据信息,这些信息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重要基础。从这个角度看,如果一家生态文明智库拥有高水平的科研队伍,并能够提供充足的科研经费开展相应研究,那么它具备了发现现实问题并科学解决的内在要素;同时,如果一家生态文明智库拥有充分的实地调研机会和有价值的研究对象,那么它在发现现实问题并提供高质量对策研究成果方面具有良好的外在条件。可见,对于生态文明智库来说,具备高素质科研人员和条件良好的研究环境,更有利于形成高水平的智库研究成果。基于上述逻辑,生态文明智库吸引力可以从科研人员、科研经费、科研对象这三个方面进行评价。

3. 生态文明智库管理力与智库效率

生态文明智库管理力体现了智库对生态文明智库资源的使用能力和科研转化效率,即在多大程度上将智库所拥有的智力资源转化为对策研究成果。管理力是生态文明智库建设的核心环节,具有较高水平管理力才能将生态文明智库资源充分转化成智库研究成果,发挥政策咨询作用。因此,从智库管理力与智库效率的关系角度分析智库运行机制,对智库做出相应的评价。管理过程是将智库资源转化为对策研究成果的关键。智库是一个有特定功能的组织,对智库相关资源进行管理,经过一系列转化,得到相应的研究成果,体现智库价值,因此,智库的管理过程是智库资源实现价值、产生影响力的关键,是影响智库运行效率的重要因素。根据AMI智库评价指标体系,借鉴管理学中的7S理论,可以从7个方面的要素(战略、组织、系统、人员、技术、风格与共享价值观),对智库管理力建设进行分析。而考虑到生态文明智库运行的特点,结合智库建设实践,从战略(strategy)、制度(system)、人员(staff)、技术(skills)这四个方面形成对生态文明智库管理力的评价。

4. 生态文明智库影响力与智库发展

生态文明智库影响力直接体现了智库的发展成效,影响力较大的生态文明智库一般可以认为具有较高的发展水平,另一方面,随着影响力的增加生态文明智库的吸引力同步提高,得到更丰富的智库资源。因此,影响力从智库建设成效和智库吸引力提升这两个方面,与生态文明智库的发展具有紧密关联。智库的有效产出对智库影响力的积累至关重要。在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环境中,生态文明智库的研究成果通常用于服务党和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生态文明智库的对策研究成果需通过对决策产生影响而实现研究价值。对于生态文明智库,不断产生高水平的生态文明建设对策研究成果,才能持续发挥智库要素的价值,在影响力不断提高的同时,进一步为加强智库吸引力创造了条件。


三、构建生态文明智库评价指标体系


基于AMI理论分析框架对生态文明智库进行系统分析,可以从吸引力、管理力、影响力三个方面构建生态文明智库评价指标体系,表1给出了指标体系的具体内容。

表1.png

1. 吸引力评价指标选择与释义

根据AMI理论的分析框架,生态文明智库吸引力可以通过智库资源的获取情况得到体现,而对于生态文明智库来说,用三个方面的指标能够反映智库资源的主要内容。

(1)人才吸引力。从智库吸引人才的角度评价其对智库资源的获取能力,人才因素是智库建设的核心资源,更多数量和更高水平的工作人员构成智库良好发展的基础。这一指标从智库科研或管理人员的角度评价智库资源的获取,更多的科研人员说明智库对人才的吸引较强,具有人才培养能力也可以吸引人员加入智库,而更好的福利待遇则更直接与人才吸引力有关,因此,用人员规模、人才培养、福利待遇作为人才吸引力的三级指标。

(2)资金吸引力。智库运行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充足的智库资金能够帮助智库正常运转,为生态文明的对策研究提供保障,因此资金也成为智库吸引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并且,可以从三个维度进一步对资金吸引力进行评价。一是资金来源,如果智库能够通过多种方式,从不同机构获取资金,则具有较强的资金来源多元性,资金获取稳定性较好,在资金吸引力方面具有优势;二是人均经费,这个指标能够直观体现智库的经费强度,人均经费越多,则对于每位智库工作人员来说,可以使用的资金更充裕,生态文明智库运行具有更好的保障,这也体现出资金吸引力的一个方面;三是课题平均经费,这个指标表示智库用于每个课题的平均经费,这个指标的数值越高,则表明智库对一个生态文明研究课题能够使用的资金量越大,因此可以更好的保障研究顺利进行,这样也会增加资金吸引力。因此,用经费来源、人均经费、课题平均经费作为资金吸引力的三级指标。

(3)研究对象吸引力。由于生态文明研究通常需要对特定区域进行持续跟踪研究,只有具有良好的研究对象,才能确保科研工作顺利进行。如果一个生态文明智库具有较好的研究对象吸引力,则能够容易地开展广泛调研,获取充分的数据资料,这些是生态文明对策研究的重要资源,因此研究对象吸引力是评价生态文明智库吸引力的重要方面。可以从地理分布、生态差异、当地重视程度三个方面对研究对象吸引力做进一步评价。在地理分布方面,由于生态文明智库的地理分布越广,越有利于智库收集研究资料,促进智库研究,这显示了智库在研究对象上的吸引力。在生态差异方面,由于不同的生态差异性能够为智库研究带来丰富的研究数据,使生态文明研究能够针对不同特点或类型的地域开展,从而检验理论研究结论的代表性,即研究对象的生态差异也能够表现智库在研究对象的吸引力。在当地重视程度方面,如果生态文明智库能够受到研究属地的更多重视,那么相关研究工作则可以更加顺利,这也有助于研究人员开展对策研究,这也形成了对研究对象吸引力的一种表现,可以作用相应的三级指标。

2. 管理力评价指标选择与释义

在AMI理论的分析框架下,生态文明智库管理力通过智库资源的使用效率得到体现,可以用四个方面的指标反映智库资源的运行效率。

(1)战略。指生态文明智库对其自身发展的规划和路径分析,只有具备较好的战略规划,才能在智库资源的吸收和使用上明确目标、提高效率,避免资源的浪费,而战略一般可以根据时间从长期、中期、短期三个维度进行评价,因此用长期战略、中期战略、短期战略作为战略的3个三级指标。

(2)制度。这是保障生态文明智库有效运行的重要方面,制度限定了智库资源的运行模式,同时制度也是规范智库人员工作方式的依据,当智库资源(包括人员)在科学规范的制度下平稳运行时,才可能使生态文明智库具有较高的运行效率。具体地,考虑到制度由一系列规范、模式等通过不同方式得到体现,因此,从四个方面对制度做进一步的评价。一是组织规范,只有生态文明智库在组织规范方面比较完善,才能对智库运行形成明确的约束,提高运行效率;二是组织规模,一个生态文明智库的组织规模越大,说明其具有的制度在规范性、科学性、执行力等方面越有优势,这从侧面显示了智库在制度方面的特点;三是规章制度,完善的规章制度以文字形式明确的限定了生态文明智库的运行方式,这显著增强了智库资源运行的确定性,避免各类不规范行为的发生,有助于提高智库资源使用效率;四是信息化程度,这是提高智库运行效率的重要技术层面因素,信息化能够提高沟通效率,方便保存关键信息,这些都能够显著提高智库效率。因此,组织规范、组织规模、规章制度、信息化程度勾构成了制度的4个三级指标。

(3)人员。生态文明智库中的工作人员是实施对策研究和科研管理的具体执行者,只有较高的人员素质才能保障智库的运行效率,同时合理的年龄结构比例是生态文明智库持续保持较高效率、平稳健康运行的关键因素。因此,人员成为了生态文明智库管理力评价的二级指标。并且,人员可以从三个方面做进一步的评价。一是科研人员素质。科研人员素质越高,对策研究水平越高,能够更高效地将相关智库资源转化为对策研究成果,提高了智库效率,具体地,可以使用科研人员中研究生学历人员占比衡量科研人员素质。二是管理人员素质。管理人员负责维护生态文明智库的日常工作,只有较高素质的管理人员,才能更好为科研人员提供服务,从而提高研究效率,通常以管理人员中本科学历员工的比例反映管理人员素质。三是年龄结构。生态文明智库的对策研究和科研管理,需要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员配合完成,既需要经验丰富的老专家,也需要精力旺盛的中青年学者,年龄结构合理则有助于智库持续稳定的提高运行效率,因此,科研人员素质、管理人员素质、年龄结构这构成了人员的3个三级指标。

(4)技术。生态文明智库的主要业务是对策研究,而研究工作需要特定的技术能力,只有在研究技术上具有一定水平才能够确保智库的研究效率。可以从三个方面对技术做进一步的评价。一是研究方法。生态文明智库在完成研究工作时,需要遵循一定的研究方法,只有在方法上达到前沿水平,才能够充分利用智库资源(如研究对象、仪器设备等)获取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提高智库运行效率。二是创新能力。由于智库研究的创新性是体现研究能力和提高对策研究质量的关键方面,生态文明智库的创新能力越强,则得到的对策研究越有可能产生更大价值,从而实现智库效率的提升。三是研究基础。研究基础显示了生态文明智库对相关研究的积累,积累越丰富则智库在研究方面的经验越丰富,更能够提高智库资源使用效率,从而提升管理力。因此,研究方法、创新能力、研究基础是技术的3个三级指标。

3. 影响力评价指标选择与释义

根据AMI理论分析框架,生态文明智库吸引力是智库建设水平的直接体现,从概念上看,智库是拥有自主知识产品并提供对策研究成果的组织,因此通过生态文明智库研究成果或学术活动对影响力水平进行评价,主要有四个重要的维度。

(1)政策影响力。智库的对策研究成果最直接的作用就是对政策制定产生影响,生态文明智库的政策影响力越大,所发挥的政策咨询价值也越大,智库影响力水平越高。政策影响力可以从三个层面做进一步的评价。一是决策成果产出,一般决策成果以研究报告的形式呈现,报送至决策管理部门,发挥对策研究价值,这类研究报告的数量和水平是体现生态文明智政策影响力的重要方面。二是报送渠道,在智库建设过程中,需要逐渐确立将对策研究呈送至相关部门的渠道,一般来说报送渠道越畅通,并且能够报送较高的决策层级,生态文明智库的政策影响力发挥得越大。三是旋转门,当生态文明智库有较多机会与相关的行政决策部门进行人员流动时,可以将研究成果中一些重要观念和思路带到行政决策部门,从而更好的发挥对策研究价值,同时从事一线行政决策工作,能够帮助智库研究人员更准确地发现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提供对策研究结论,提供对策成果的可操作性。因此,决策成果产出、报送渠道、旋转门构成了政策影响力的3个三级指标。

(2)学术影响力。生态文明智库的理论研究成果可以发挥学术价值并产生影响,由于对策研究通常以理论研究成果为基础,因此如果生态文明智库在学术研究方面有良好声誉,则会明显提升整体的影响力,即学术影响力适合作为生态文明智库影响力的二级指标。在通常意义上,学术影响力可以由理论研究成果和学术活动直接体现,在研究成果方面一般有论文、专著、研究报告等,而在学术活动放方面,最重要的是学术会议,通过会议交流研究成果,使学术界了解生态文明智库的研究进展和科研能力。因此,以论文、专著、研究报告、学术会议作为生态文明智库学术影响力的4个三级指标。

(3)社会影响力。生态文明智库除了通过科研成果发挥政策影响力、学术影响力之外,还需要向社会大众普及相关知识,宣传生态文明理念,提高社会整体的生态文明意识,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因此生态文明智库的社会价值也是影响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从三个方面对生态文明智库的社会影响力做具体的评价。一是媒体发声。这是智库通过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等多种形式对社会公众传递生态文明相关信息,在媒体上发声的频次和受关注程度可以反映智库的社会影响力。二是社会责任。这一般通过生态文明智库举办公益宣讲活动得到体现,这也是智库主动组织的宣传过程,在这个宣传过程中,智库向社会公众讲解研究情况,解释生态文明建设相关政策,在活动中提升社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关注度,同时也提升了智库自身的社会影响力。三是成果公开。这是指生态文明智库将已经完成的学术研究成果和部分对策研究情况,通过智库官网向大众公开的情况,生态文明智库将研究成果分享给研究人员和社会公众,有助于在更广的范围上传播智库的研究情况,为公众进一步了解智库的工作内容提供便利,也有助于开展深入交流,提高智库影响力。因此,以媒体发声、社会责任、成果公开构成了智库社会影响力的3个三级指标。

(4)国际影响力。生态文明智库应立足国内,走向世界,充分发挥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在国际会议层面,可以设置独立举办国际会议、联合举办国际会议、受邀出席国际会议等指标;在国际合作层面,可以设置人员交流、国际合作项目、国际合作机构等指标;在国际媒体层面,可以设置发表观点、获得报道等指标。因此,以国际会议、国际合作、国际媒体等作为生态文明智库国际影响力的3个三级指标。


结 论


根据AMI理论从吸引力、管理力、影响力三个相互关联的方面对生态文明智库进行综合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对生态文明智库进行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以11个二级指标和35个三级指标对吸引力、管理力、影响力做进一步细化,使评价体系的含义更具体,增强了可操作性。利用该评价指标体系可以直接对生态文明智库做出综合评价研究。通过对生态文明智库的调研和分析,针对每个三级指标设计调查问卷,收集整理相应数据,再根据实际研究需要对各指标赋予特定权重,则可进一步计算各级指标的具体得分,最后得到智库的综合评价分数。另外,该评价指标体系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形成了一套对生态文明智库建设进行科学指导的标准,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可以系统地分析生态文明智库在建设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从而为提高智库发展水平提供参考和借鉴。


作者分别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办公厅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胡梁
来源:《自然辩证法通讯》

关注微信公众号

关注今日头条号
  • 地址: 武汉市武昌区公正路9号湖北省电视大楼 邮编:430071
  • 联系电话:027-87329652 电子邮箱:JCYXX_TG@QQ.COM
  • 版权所有:湖北省广播电视局武汉决策信息研究开发中心
  • 鄂公网安备42010602003165号
  • 鄂ICP备14020307号-3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