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国际交流赋能中国故事海外传播

发布时间:2021年04月06日 湖北新型智库平台 作者:蔡伟峰

新型智库是开展公共外交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主体,在对外交往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作为“内知国情、外知世界”的思想库智囊团,智库通过双边或多边国际交流,塑造国际上的中国叙事,推动中国故事海外传播和中国话语国际认同。 


中国故事具有广泛民意基础 


我们看到,在非洲国家、阿拉伯多数国家、一些拉美国家和周边国家,中国故事得到较高认同,特别是许多国家学习借鉴中国抗疫经验、进口中国生产的疫苗等,特殊时期中国的支持得到了这些国家人民真诚的欢迎。 


许多海外人士通过了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抗击疫情的全球担当、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坚持多边主义、倡导合作共赢等,真正去思考和体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从而对中国之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主动去理解和认同中国故事。 


海外智库学者主动理解中国之治 


在实地造访南欧有关研究机构和智库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当地理论界对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持特别积极赞赏的态度。学者们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体现了中国方案内嵌的多边主义思维和合作共赢的宽广视野,在当代国际政治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民粹主义抬头的趋势下提出并实践这一理念尤为难能可贵。罗马尼亚智库学者提出,现在中罗两国许多年轻人不了解两国过去在国际重大场合就重大问题相互支持的历史,要进一步发展两国两党的友好交往,必须高度重视历史研究,以历史镜鉴未来。塞浦路斯智库学者也认为,要加强两国智库的合作交流,开展两国交往史研究,让两国青年一代更好地了解历史、把握未来。


有希腊智库学者坦言,一些对于中国的不了解甚至误解,很多时候并非有意为之,而是由于其关于中国的知识并非直接来自中国或中国的朋友。外方非常重视与中国具有相似职能的对等机构和相关机构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这样即使不能统一看法,也能求同存异,并在后续交往中保持建设性对话。一些外国学者表示,非常期待第一时间“读原文”,对于中国推出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版图书等非常欢迎。他们认为这对于学习习近平主席的思想具有重要价值,同时将对本国知识界通过读原文理解中国之治、进一步认同人类命运共同体起到积极作用。


智库讲好中国故事的优势与担当 


自2015年1月《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出台以来,中国智库在讲好中国故事方面进行了许多前瞻性、创新性的探索,特别是通过与国际同行的交流合作,传播了思想、拓展了人脉、体现了担当。作为对外人文交流、二轨外交的重要主体,中国智库在对外讲述中国故事中积极加强合作,成为一个重要的国际关系和世界秩序的知识网络,形成协同增效的良好态势,促进中国话语中国智慧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传播和共鸣。 


在赋能讲好中国故事、找准中外“最大公约数”上,智库与国际同行的互动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主要包括三重作用:作为思想经纪人供给中国学界和政策界的研究成果,作为知识共同体与海外同行进行竞争性接触与战略性互动,作为叙事形塑者校准海外精英与公众的中国认知。这三个方面并不是割裂开的,不同组织背景、专业背景的智库可能各有侧重。具体到讲好中国故事这一领域,则要运用好系统观念,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一是创新供给蕴含中国故事的智力产品。我们讲中国引领建设全球生态文明的故事时,一些相关数据只能去国外来源中寻找,一手的、具有国际公信力的数据库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在对外传播内容的生产、传播方式的创新、传播人才的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一些智力产品推出后,缺乏反馈改进机制,产品矩阵协同推进效果发挥得还不显著。 


为此,智库要发挥好思想经纪人作用,继续探索培养国际传播复合型人才的体制机制,倡导跨机构、跨学科、跨领域、跨语种合作,根据传播市场需求,推动有关数据库、数量指数、研究手册、通识读物以及新媒体产品等智力产品的供给,探索建立海外新媒体话语联动机制,更好实现中国特色与在地语境的契合,不断提升中国故事的感召力、吸引力、塑造力。 


二是建立和厚植国际人脉。讲中国故事时如果缺乏所在国家的“中国通”、老朋友的引介或评论,效果将大打折扣。在美国,知华友华群体面临代际变化,许多老一辈“中国通”和中生代“拥抱熊猫派”的声音难以进入主流,而新一代的中国问题专家鲜少像他们的老师那样有长时间在中国工作学习的经历,没有展现出明显的对华友好倾向。 


为此,智库要发挥好知识共同体作用,巩固好已有朋友圈,同时注重培养新世代的知华友华群体。借助外嘴外脑,重点还在于美国和欧洲。中美智库可以在双方共同关心的领域广泛开展多种形式交流,促进两国政府在气候、反恐、国际援助等领域开展合作,在此过程中求同存异,培育知华友华氛围,让“拥抱熊猫派”发挥讲好中国故事中间人的作用。 


三是主动定义和传播中国叙事。所谓“叙事”,是指对一个或一系列事件的描述,是一个或多个叙述者将一个或多个真实或虚构的事件重新叙述传达给一个或多个受众,叙事包括故事和话语两部分。在对国际受众讲述中国故事时,我们定义叙事的能力还不够强。为此,智库要发挥好叙事形塑者作用。在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其他国家进行发展战略对接过程中,引导中国新型智库与国际一流智库对接,在有关重大和敏感问题上,敢于发声、善于发声,把中国政策举措和治理效能讲出来、亮出来,体现出智库主动定义叙事的优势和担当。此外,对于海外有关智库加强与我国智库界交流的诉求,探索支持有条件的智库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与国外同行联合开展项目研究,助力中国故事国际传播。 


在后疫情时期,智库向国际社会讲中国故事,既要一以贯之,也要创新求变,发挥好思想经纪人、知识共同体、叙事形塑者三重作用,建立动态且具有韧性的沟通交流机制,助力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作者系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胡梁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关注微信公众号

关注今日头条号
  • 地址: 武汉市武昌区公正路9号湖北省电视大楼 邮编:430071
  • 联系电话:027-87329652 电子邮箱:JCYXX_TG@QQ.COM
  • 版权所有:湖北省广播电视局武汉决策信息研究开发中心
  • 鄂公网安备42010602003165号
  • 鄂ICP备14020307号-3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