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智库对“数字丝绸之路”倡议的认知及启示

发布时间:2021年02月24日 湖北新型智库平台 作者:叶圣萱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加速推进, 科技发展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数字化成为21世纪全球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中国深刻把握数字经济发展的崭新机遇,充分发挥数字化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作用。在与沿线国家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沿线国家具备一定的数字化发展基础,但总体水平仍有待提高。为缩小全球的“数字鸿沟”,满足沿线国家数字化发展需求,中国提出“数字丝绸之路”倡议,充分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引领带动作用,积极推进沿线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加速推进,中国与沿线国家加强了在构建区域信息通信技术合作机制、数字信息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跨境电子商务等领域的合作。“数字丝绸之路”是科技创新之路,是中国与沿线国家携手共商、共建、共享全球数字科技网络和数字经济协同发展之路;它以完善全球数字经济治理,提升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实现沿线国家数字化发展为目标,是数字命运共同体思想的重要实践。

2017年5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提出“推动大数据、云计算、智慧城市建设,连接成21世纪的数字丝绸之路”的倡议,高度关注“数字经济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联通作用。2017年12月在浙江乌镇召开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与会各国共同发起《“一带一路”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倡议》,为沿线国家数字经济合作注入新动力。2018年9月,在浙江杭州召开了主题为“数字经济引领未来,共建21世纪数字丝绸之路”的国际研讨会,充分肯定了数字丝绸之路建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数字丝绸之路”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促进沿线国家的信息、物资、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经由互联网实现互联互通的重要平台。自提出以来,“数字丝绸之路”就备受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并引发国际热议。本项研究通过深入分析和准确把握美国智库对“数字丝绸之路”的认知,既能为研判美国对“数字丝绸之路”的舆论倾向和政策走势提供必要的条件,同时也能为中国在新时代顺利推进和实施“数字丝绸之路”提供重要的启示。


1智库样本择取及文献概览


1.1智库样本的择取 美国是一个智库大国,其智库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遥遥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智库积极提供政策思想和政策方案,引导国内外公众舆论,不仅对美国政治经济社会问题起到很大的指导作用,同时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由于美国智库对美国政府决策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甚至被称作是美国的“影子政府”(the Shadow Government)或“第四权力部门”(Forth Branch)。本文选取了4家从事“数字丝绸之路”相关研究的美国代表性智库作为研究样本,它们分别是: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Institution)、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简称卡内基基金会)、对外关系委员会(Councilon Foreign Relations)。

选取上述4家美国智库作为分析样本主要是出于如下考量:首先,上述智库均属于美国主流智库,颇具国际影响力,对公众舆论的引导和政府政策制定发挥重要作用。根据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与公民项目发布的《2019年全球智库报告》,这4家智库属美国顶级智库,在全球智库排名中均位于前20名,其发布的智库报告和提出的政策建议极具国际影响。其次,上述智库涵盖了从激进到保守的政治倾向,全面系统地反映出美国智库的认知。例如,布鲁金斯学会和卡内基基金会的政治倾向属于中左派别;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属于中右派别;对外关系委员会属于中间派别。最后,上述智库在“数字丝绸之路”问题上的研究相对深入和成熟。与其他智库相比较,这4家智库长期考察和密切关注“数字丝绸之路”的发展动态,在该领域作出的研究较为成熟和深入。总之,上述4家智库在本项研究中具有较好的典型性,其研究报告和成果可以代表美国智库在“数字丝绸之路”议题上的总体态度和倾向。通过以“Digital Silk Road”、“Digital Beltand Road”为关键词在上述4家美国智库的官方网站进行信息检索,甄选出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的相关文献,搜集和择选出以“数字丝绸之路”为主题的代表性文献共9份。其中,美国布鲁金斯学会1份,美国卡内基基金会1份,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4份,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3份(见表1)。

表1.png

1.2文献概况分析

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的快速崛起对美国主导的全球霸权地位造成严重冲击。为了维护自身的霸权私利,美国特朗普政府奉行“美国优先”理念,采取单边主义和霸凌主义手段,对华悍然发动贸易战、科技战,加大对中国的防范和打压力度,企图把世界推入“新冷战”的深渊。在中美贸易战、科技战的背景下,上述4家美国智库对“数字丝绸之路”的认知和解读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普遍倾向于将中国与沿线国家加强“数字丝绸之路”合作视为美国的威胁与挑战。其报告目标指向是向沿线国家及美国的盟友渲染“数字丝绸之路冶所带来的“威胁”与“挑战”,制造“中国科技威胁论”的错误论调,从而寻求在国际上打造制衡“数字丝绸之路”的统一阵线。这些智库论证结果的依据主要来源于以“权力转移”、“权力斗争”、“大国战略竞争”、“零和博弈”等为核心的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同时还夹杂和渗透着“民主和平论”思想。

从文献内容上来看,上述4家智库关注的主要领域涉及如下:“数字丝绸之路”的内容(中国与沿线国家经由互联网实现互联互通而打造的数字经济带), “数字丝绸之路”的动因(目的),“数字丝绸之路”的影响(对中国自身的影响、以及对美国的影响),“数字丝绸之路”的前景,以及美国应对“数字丝绸之路”的策略等。

从文献作者的背景来看,大部分文献作者都是所在领域的知名专家,其发表的报告具有较大的学术影响力。这些作者所在单位是主要从事国际问题研究的政策制定型智库,充当美国政府部门的外脑,为美国政府的决策提供重要的咨询参考。基于报告单位的属性,这些具有较大学术影响力的报告将对美国政府的决策产生重要影响力。同时,这些专家学者具有在美国政府部门工作的经历(见表2),可以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渠道将自己的政策方案和观点提供给政府决策者,并努力说服决策者采纳自己的政策主张,将其观点变成政策实施。由此,这些专家学者通过“旋转门”机制,实现了身份的不断转换,打通了政府官员和智库研究人员之间身份转换的壁垒,进而扩大了智库的研究 成果对政策制定的影响力。

表2.png


2 美国智库对“数字丝绸之路”倡议的主要认知


美国智库对中国提出的“数字丝绸之路”的意图及潜在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解读。多数智库学者以零和博弈的冷战式思维来审视中国的“数字丝绸之路”,普遍认为中国具有地缘战略意图和动机,对美国主导的全球数字霸权地位构成了挑战。 

2. 1 对“数字丝绸之路”倡议的意图解读 美国智库普遍认为,中国推进“数字丝绸之路”建设主要是服务于自身信息技术发展的需求,有利于增强中国的数字硬实力。在与沿线国家进行“数字经济”合作中,中国加强了对这些国家的“数字控制”,“数字丝绸之路”也就成为中国实现自身地缘政治目标的战略工具。随着国际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世界主要大国积极抢占信息技术制高点,“数字丝绸之路”成为中国争夺世界信息技术主导权的重要平台。

首先,“数字丝绸之路”倡议是为了增强中国的数字硬实力。 克莱顿·切尼认为,中国通过“数字丝绸之路”来增强海外连接,扩大其国际影响力,并进一步 推动中国作为技术超级大国(technological superpower)的崛起。在“数字丝绸之路”倡议下,中国着重开发对全球经济和军事力量必不可少的先进技术,包括卫星导航系统、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乔舒亚·梅尔策指出,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数字经济体,其数字经济规模庞大且正在增长。“数字丝绸之路”倡议旨在扩大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电子商务,并制定参与国之间的通用互联网技术标准。通过该倡议,中国试图扩展其数字服务出口和增强其数字治理能力。在全球化时代,信息技术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增长,中国在信息科技领域的实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美国智库学者认为借助“数字丝绸之路”,中国试图增强其数字硬实力,从而适应全球化时代的发展要求。 

其次,“数字丝绸之路”倡议是中国加强对沿线国家“控制冶的地缘战略工具。斯图尔特·帕特里克等人指出,虽然“数字丝绸之路”的发展似乎是无害的, 但它引起了人权、商业、安全、治理等方面的问题。中国通过“数字丝绸之路”加强对沿线国家的情报宣传活动,加大对信息的审查力度,并利用自身庞大的国内市场迫使沿线国家在全球范围内采用中国的信息标准。“数字丝绸之路”这项看似良性的举措带有明显 的地缘政治含义,借助与沿线国家开展信息互联互通建设的机会, 中国试图对这些国家进行“信息控制”。乔纳森·希尔曼将当前中国的“数字丝绸之路”类比于历史上英国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的信息通信技术开发活动。他指出,英国于150多年前在全球范 围内铺设海底电缆,起初是出于商业动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通过这些海底电缆,可以在监视和 破坏敌方通信的同时保持自身军队间的通信。 在希尔曼看来,“数字丝绸之路”就暗含着中国的“地缘政治野心”,正如其文章题目《“数字丝绸之路”的战争与和平》所表露的,该倡议潜藏着战争风险。

最后,“数字丝绸之路”倡议是中国争夺世界信息技术主导权的重要平台。罗伯特·格林等人认为,通过“数字丝绸之路”,中国公司更加广泛地参与到全球金融和信息网络中来,从而寻求不断提升中国参与国际技术标准制定的能力,同时增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规范机构的能力。裘德·布兰切特等人指出,5G问题不仅仅是经济问题,其核心是与美国争夺全球技术制高点的地缘政治斗争,这也就能解释即使在新冠疫情最严重的时期,中国仍然重视和加强5G技术的发展。在“数字丝绸之路”倡议下,中国加强了对5G技术的资源投入。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加速扩散,国家间竞争由物理空间延伸到网络空间,抢占世界信息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成为大国竞争的重要内容。在此背景下,美国智库学者将“数字丝绸之路”倡议视为中国争夺世界信息技术主导权的重要平台。 

2. 2 对“数字丝绸之路”倡议的影响评估 美国智库普遍认为,中国借助“数字丝绸之路”,加强了对沿线国家的“数字控制冶,对沿线国家的内部事务进行了“监控”;向沿线国家推广中国模式,输出“威权价值观”;在增强中国全球数字影响力的同时,美国的全球霸权地位受到了严重威胁和挑战。

第一,对沿线国家的内部事务进行了“监控”。安德鲁·基特森等人认为,“数字丝绸之路”沿线的基础设施部署在很大程度上不包括美国技术,由此中国对沿线国家的数据流量进行“监控”以及可能截取关键财务和安全信息,美国对这一风险十分担忧。二战结束后初期,英国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密苏里州富尔顿发表著名的“铁幕演说”,宣称“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到亚德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副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从而拉开了冷战的序幕。 乔纳森·希尔曼指出,“铁幕”正在被由中国提出的“数字丝绸之路”倡议所取代,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该倡议,从而受到中国的“数字审查”和“信息监控”。

第二,推广了中国模式,输出了“威权价值观”。克莱顿·切尼指出,中国通过“数字丝绸之路”向外输出各种形式的“数字威权主义”( digital authoritarianism)或“数字列宁主义”(digital Leninism),而且还为政府如何利用技术压制和管控其人民提供了模式指导。保罗·格林等人指出,在“数字丝绸之路”倡议下,中国公司将更多地参与多边技术标准制定,这将以美国和其他民主国家不支持的方式从根本上改变全球规范的进程。可以看出,美国智库学者带着意识形态的有色眼镜,大肆抹黑和污名“数字丝绸之路”,对其贴上了展现“威权主义”,进行“模式输出”的标签。 

第三,威胁和挑战了美国的全球数字霸权地位。雷切尔·布朗认为,“数字丝绸之路”是使沿线国家融入中国网络中的重要一步,将从战略和经济上限制美国政府和跨国公司的影响力。安德鲁·基特森等人认为,“数字丝绸之路”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点,通过控制数据流,中国将改变地缘政治力量平衡。罗伯特·格林等人指出,自2015年以来,地缘政治世界发生了技术性变化,“数字丝绸之路”将成为中国推动寻求替代美国主导的技术世界的工具。不难发现,美国智库学者始终将维护美国自身霸权私利作为出发点,无法容忍任何一个国家实力强大到超过美国,由此认为在“数字丝绸之路”倡议下,中国正在与美国开展“数字军事竞赛”,这对美国构成严重而紧迫的威胁。

 

3 对美国智库认知的评析 


3. 1 美国智库产生负面认知的动因 美国智库对“数字丝绸之路”产生负面认知主要受到冷战思维和现实利益需求这两个主要因素所影响。上述两个因素相互交织,彼此共同推动美国智库对“数字丝绸之路”缺乏客观、公正的认识,对其造成了误解、误判甚至偏见。一方面,冷战思维是美国智库对“数字丝绸之路”产生负面认知的根本原因。美国冷战思维在后冷战时期不断发酵,过时的冷战思维蒙蔽了美国的双眼,使其陷入了零和博弈、权力斗争、大国战略竞争的迷思中。美国固守冷战思维和保持意识形态偏见,采取强权政治、单边主义、霸凌主义行径,大肆渲染“数字丝绸之路冶给沿线国家带来的安全和政治威胁,不断地对中国进行抹黑和污名,并鼓噪“中国威胁论”,这充分反映了美国偏狭的战略眼界和逆潮流而动的陈腐过时思想。

另一方面,现实利益需求是美国智库对“数字丝绸之路”产生负面认知的直接原因。随着非西方国家力量的快速发展,引发了国际力量出现“东升西降”的局面。在世界权力中心转移的背景下,中国快速崛起,美国实力相对衰落。然而,美国长期奉行全球霸权主义,绝不容忍其他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速度和水平赶上甚至超过美国。中国在“数字丝绸之路”倡议下加强与沿线国家间的信息互联互通建设,不断增强其在全球范围内的信息技术影响力,这引起美国的高度警惕。为了维护自身全球霸权地位,美国大力防范和限制中国与沿线国家在“数字丝绸之路冶框架下的合作,对“数字丝绸之路”形成了负面消极认知。

3.2美国智库认知可能产生的影响 美国智库虽不直接参与美国政府部门的决策过程中,但智库的专家意见和成果报告将反馈给相应的政府机构,方便政府部门在进行政策制定时掌握充分的信息资源。由此,美国智库借助其积累和储备的相关专业知识的优势,将为政府部门提出一系列具有前瞻性的政策建议,在引导美国政府及相关部门在关于“数字丝绸之路”方面作出决策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美国智库不仅将影响其国内政府部门的决策过程,同时基于其强大的国际影响力,也将对“数字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认知和理解,以及对美国的盟友和伙伴国家产生影响。

首先,对美国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决策产生影响。美国智库对“数字丝绸之路”的负面认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美国政府及相关部门在该问题上的政策。为了护持其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全球霸主地位,美国积极启动“美国人工智能倡议”(America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itiative)等行动计划,注重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领域提升数字技术研发能力。近年来,美国大力推动“印太战略”,对印太地区国家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大力支持,并建立起“数字互联互通和网络安全伙伴计划冶(the Digital Connectivity and Cybersecurity Partnership)等平台,从而对中国倡导的“数字丝绸之路”形成强烈对冲。在美国特朗普政府将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的背景下,中美双方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分歧和摩擦加剧,中美科技战、信息战愈演愈烈。美国国务卿迈克·蓬佩奥(Mike Pompeo)在国际场合大肆抹黑中国信息技术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并渲染中国信息科技的“安全风险”,大肆散布“中国信息技术威胁论”,提醒“数字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不要掉进中国的“5G陷阱”中。可以看出,美国智库对“数字丝绸之路”的认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美国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决策。

其次,对沿线国家的认知和理解产生影响。作为世界霸权国家,美国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力。“数字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主要是一些发展中国家或不发达国家,这些国家实力有限,参与世界政治经济事务的能力不足,将深受美国霸权的影响和制约。同时,美国智库在向外部世界推销其研究成果方面,会定期出版刊物及发表著作,提交或公开发布研究报告,召开国际发布会或招待会,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公开演讲或借助媒体发表声明。通过上述多样化的营销手段,美国智库将有力引导国际舆论走向。基于美国对“数字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突出的影响力以及美国智库对国际舆论强大的引导力,美国智库关于“数字丝绸之路”的负面认知将不可避免地对沿线国家的认知和理解形成干扰和影响。

最后,对美国的盟友与伙伴国家产生影响。考虑到美国智库强大的国际影响力,其对“数字丝绸之路”的负面认知也将渗透到美国的盟友与伙伴国家,对这些国家的学术研究、民众认知及政策制定产生影响。在学术研究上,美国智库与美国的盟友及伙伴国家保持着持久、广泛和深入的联系。在同其盟友及伙伴国家开展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上,美国智库借助美国的霸权优势牢牢掌控了学术话语权,从而将其对“数字丝绸之路”的负面认知扩散到其盟友及伙伴国家的学者中,让这些国家的学者持与美国智库相同或相近的学术观点。在民众认知上,美国智库具有强大的舆论引导能力,能将其思想、话语灌输给美国盟友及伙伴国家的民众,对这些国家民众的观点进行引导和塑造。在政策实施上,美国智库的负面认知将影响到美国盟友及伙伴国家对“数字丝绸之路”的政策。美国智库积极呼吁美国及其盟友和伙伴应采取共同立场,对中国倡导的“数字丝绸之路”形成联合制衡,这对美国盟友及伙伴国家的政策将带来重大影响。


4 对中国的启示


如上所述,美国智库对“数字丝绸之路”倡议普遍采取负面、消极的认知,这些认知主要是美国冷战思维作祟,也是出于美国现实利益的考量,在短期内很难从根本上彻底消除。美国智库的上述认知阻碍了“数字丝绸之路”的顺利实施,不利于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发展,不利于“数字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对此,我们需要冷静分析,采取适当策略来加以应对。

第1,在认知层面,需要客观看待美国智库的部分合理认知。美国智库对“数字丝绸之路冶的认知整体是负面和消极的,同时部分认知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因此我们对美国智库的认知不能一概而论,需要针对具体的认知进行具体的研判和对待。针对美国智库对 “数字丝绸之路”的错误认知和歪曲抹黑,我们需要大力批判,通过官方和非官方渠道积极回应这些错误片面的认知。同时,我们应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不移地推进“数字丝绸之路”,防止美国智库的消极负面认知对“数字丝绸之路”造成干扰。针对美国智库的部分合理认知,我们需要提高对这些认知的重视,并积极开展相关研究和分析,从而尽快解决“数字丝绸之路”倡议中出现的问题,积极推动该倡议实现高质量发展。 

第2,在话语层面,需要打造“数字丝绸之路”的国际话语权。当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仍掌控着国际话语权。无论是在学术界还是媒体界,美欧等西方国家利用其权力优势对国际议题的设置以及国际舆论 的走向发挥着重要影响。对此,应逐步提升中国的国际话语权,从而打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话语霸权。针对美国智库不断对“数字丝绸之路”的意图和影响进行扭曲和污名,中国学界应为“数字丝绸之路”倡议的话语表述提供扎实的理论支撑,提升其话语表述的逻辑周密性、论证的科学性和语言的说服力。同时,中国媒体应积极抢占舆论制高点,利用高科技媒介主动发声;使用外界易于接受的形式,对外传播表达“融通中外”,讲好中国故事,为“数字丝绸之路”倡议的表述提供畅通的信息扩散渠道。 

第3,在战略层面,需要加强对美沟通与交流。在中美战略竞争加剧的背景下,美国将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两国间的矛盾、摩擦不断增多,双方出现一些负面、消极,甚至错误的认知也不可避免。然而,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中美两国在全球治理层面拥有共同的利益基础和广阔的合作空间,中美两国之间的合作,对于解决全球问题显得尤为重要。针对双方存在的分歧和矛盾,中美两国应加强沟通对话和交流磋商, 积极管控分歧,不断化解矛盾,增信释疑,减少误解误判,避免无限升级的排他性竞争,寻找彼此都能接受的办法解决,这才是唯一正确选择。针对美国智库对“数字丝绸之路”的负面消极认知,需要加强中美两国 智库的交流与沟通,从而向美国智库清晰传达中国倡导“数字丝绸之路”的真实意图,以争取美国智库的理解和认可。 

第4,在研究层面,需要加强沿线风险与预警等相关问题研究。随着“数字丝绸之路”建设的快速推进, 中国与沿线国家间的合作受到沿线地缘政治风险、沿线国家国内问题、相互间的认知偏差、域外大国的干扰等因素影响。针对这些问题,中国智库亟须加强对沿线国家内外部环境、其数字化发展现状与需求、共建 “数字丝绸之路”的机遇与挑战等进行深入细致地研究和分析。在此研究的基础上,中国智库将为“数字丝绸之路”建设提供战略性和前瞻性的实施方案,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指导与支持,帮助相关企业顺利、有效地在沿线国家开展项目和实施工程,从而减少误解误判,降低冲突风险,加快合作进程。具体而言,首先, 中国智库应树立起国际化的视野,走出国门,深入沿线国家进行考察和调研,加强与国外智库的交流与合作, 搜集掌握第一手的数据与资料。 其次,中国智库应与政府部门和企业建立起机制化的联系,定期向相关决 策部门和有关企业呈送报告,为政府部门的决策和企业的投资提供及时、精准、有效的建议与指导。最后, 中国智库应扩大自身影响力,通过定期举办成果发布会、研讨会、座谈会,主动接受采访、政策宣讲等方式, 积极传播关于“数字丝绸之路”的政策主张,从而影响国内外公众。 

第5,在实务层面,需要夯实与沿线国家的多元化合作。“数字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普遍存在信息基础 设施落后,相关信息技术不足、投入数字经济建设的资金匮乏等问题。中国与这些国家共建“数字丝绸之路”,积极打造“数字命运共同体”,从而满足了沿线国家追求数字经济发展、实现国家振兴的利益诉求。与此同时,由于外部势力的鼓噪和渲染,沿线国家对中国推进“数字丝绸之路”仍存在疑虑。对此,中国应夯实与沿线国家的多元化合作,加强人文交流与沟通,积极开展公共外交,向沿线国家的政府、政党、媒体、智库、民众阐明“数字丝绸之路”的重要性和建设性,从而获取沿线国家政府和民众的信任与支持。在沿线国家的共同参与和携手推动下,“数字丝绸之路”在新时代将行稳致远。


作者系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胡梁
来源:《情报杂志》

关注微信公众号

关注今日头条号
  • 地址: 武汉市武昌区公正路9号湖北省电视大楼 邮编:430071
  • 联系电话:027-87329652 电子邮箱:JCYXX_TG@QQ.COM
  • 版权所有:湖北省广播电视局武汉决策信息研究开发中心
  • 鄂公网安备42010602003165号
  • 鄂ICP备14020307号-3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