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启发我智库建设应该这样做

发布时间:2021年01月20日 湖北新型智库平台 作者:李哲

16年前,我与科技发展战略研究结缘。那时很多机构还不叫智库,但主要业务有共通之处——都是面向未来的战略研判和战略选择。这十几年来,我不仅感受到智库研究的复杂和不易,更体会到它沉甸甸的分量。其中,三个人、三件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第一个人,是我工作之初的老领导。在面试时,这位年过半百、清瘦矍铄的资深研究员突然问我,“你觉得这工作最重要的是什么?”我回答是专业、团队……没等我说完,他出人意料地猛拍了一下桌子,斩钉截铁地说:“是责任!都知道技术标准制订得越高越好,但要知道,一项技术标准提高一点点,会有多少普通小企业面临生存危机?提政策建议不能只往高了提、好处想,要深入调研、切身理解一项政策对广大受众的影响。”他让我体会到,智库研究不仅是奉献,更是责任。


第二个人,是业内备受尊敬的老前辈。在一次关于科学与经济关系的学术讨论中,我国第一个科学学与科技管理博士学位点的创办者——大连理工大学资深教授刘则渊先生说了这样一段话:“如果认真阅读普赖斯的《关于研究的研究》,其科学的世界份额与财富的世界份额成比例的定律,便再清楚不过了;关于科学是经济增长的不可或缺的要素,看看1844年恩格斯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就再清楚不过了……上述这些有关经济社会发展的论述和观点,被打上科学主义、生产决定论等标签,我看都不靠谱。我只信马克思创立的历史唯物论!”刘先生虽然永远离开了我们,但这段话言犹在耳。他使我体会到,智库研究不只要有理论功底,更要有理论立场。


第三个人,是擅长中国研究的国外同行。有一次因为工作需要,我们设计了几个简单的问题,发给了一位欧盟的“中国通”专家做国际调研,希望能收到几段话的邮件反馈。出乎意料的是,两周之后他发给我的是一个数页纸的文档。并且,为了形成文档中的结论,他专门组织本单位的几位同事开了一个小型研讨会。这些结论不仅有国外经验介绍,更有结合中国国情的分析。他使我体会到,智库研究要开拓国际视野,相互理解、诚恳交流。


我始终相信,虽然智库研究针对的是大问题,但它的基础却是个人的学术修养和人际的深度沟通。智库建设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人才资源。如今,科技创新对国家发展全局而言愈益重要,科技创新类智库也面临着更大的责任和挑战。智库人员必须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提升社会责任感,牢固树立国家安全、信息安全等意识,积极主动地为党和政府决策贡献聪明才智。为进一步挖掘人才潜力,智库需要深化人才岗位聘用、职称评定、奖励激励等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探索有利于发挥人才作用的多种分配方式,建立健全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的薪酬制度。同时,在学科不断交叉融合的当下,如何建立智库间研究人员交流合作机制,也是需要思考的话题。


责任编辑:胡梁
来源:光明日报

关注微信公众号

关注今日头条号
  • 地址: 武汉市武昌区公正路9号湖北省电视大楼 邮编:430071
  • 联系电话:027-87329652 电子邮箱:JCYXX_TG@QQ.COM
  • 版权所有:湖北省广播电视局武汉决策信息研究开发中心
  • 鄂公网安备42010602003165号
  • 鄂ICP备14020307号-3

微信公众号